近日,2022年第11期《求是》雜志發表國家發展改革委文章《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堅強支撐》。文章指出,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內外形勢復雜多變,需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牢牢掌握發展主動權。黨中央作出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決策部署,既是推進深層次改革、促進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的主動選擇,也是暢通經濟循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
文章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市場規模效應不斷顯現。隨著經濟規模不斷攀升,我國逐步形成縱深廣闊的強大國內市場。市場主體茁壯成長,總量超過1.5億戶,其中企業4000多萬戶,發展活力競相迸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4萬億元,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全國網絡零售額超過13萬億元,是全球最大網絡零售市場。依托超大規模市場,新型基礎設施、新興產業等領域的發展新優勢加快生成,5G基站占全球60%以上,建成全球最大5G網絡;高速鐵路運營里程超過4萬公里,穩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量均突破350萬輛,位居世界第一。
市場一體化軟硬件基礎不斷夯實。市場基礎制度不斷完善,產權保護全面加強,公平競爭制度剛性約束不斷提升,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全面實施,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加快構建。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步伐明顯加快,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健全完善,戶籍制度改革推動勞動力順暢流動,科創板、創業板相繼試點注冊制,科技成果轉化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改革取得突破,數據要素市場基礎制度加快探索。流通體系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商貿流通體系和物流體系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共識不斷凝聚。公平競爭理念深入人心,全面清理了一批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著力糾正地方保護、指定交易等行為。反壟斷專業執法力量不斷加強,監管效能不斷提升。區域一體化市場構建取得積極進展,區域合作機制不斷健全,政策、規則、執行方面的統一性和協同性明顯提高,區域間融合互動、融通補充不斷增強。特別是黨中央作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以來,全社會對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共識進一步增強。
同時,文章對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大意義作出以下具體闡釋。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堅強支撐。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于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需要各種生產要素的組合在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有機銜接、循環流轉。實踐中區域分割、地方保護和不當競爭等問題還時有發生,阻礙要素自由流動,對經濟活動高效循環造成制約。為此,迫切需要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形成供需互促、產銷并進、暢通高效的國民經濟循環體系,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堅強支撐。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可以讓更高質量的商品和服務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以更優質供給為市場主體提供更多選擇空間,以高質量供給創造和引領需求,實現發展質量變革;可以更好發揮規模經濟優勢和集聚效應,進一步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實現發展效率變革;可以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具有豐富應用場景和放大創新收益的優勢,促進創新要素有序流動和合理配置,完善促進自主創新成果市場化應用的體制機制,支撐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實現發展動力變革。特別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有助于穩定發展預期,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有助于集聚資源、推動增長、激勵創新、優化分工、促進競爭,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從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程看,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應有之義。著眼未來發展,建設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然要求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高標準市場體系的前提是全國統一大市場。要按照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要求,補齊市場基礎制度、市場設施聯通、要素資源配置效率、監管現代化水平等方面的短板,實現更高層次的分工協作,為構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夯實基礎。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培育我國參與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的現實需要。當今世界,最稀缺的資源是市場。超大規模市場逐漸成為我國參與國際競爭可依靠的戰略資源,必須充分利用和發揮這個優勢,不斷鞏固和增強這個優勢。秉承開放思路、堅持開放視野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以開放促發展、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徑,有利于以全國統一大市場為“內核”,形成對全球先進資源要素的強大引力場,在更好滿足自身和世界需求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我國在國際經濟治理中的話語權,促進我國在國際競爭和合作中取得新優勢。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