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 id="uk68h"></code>

    日期時間:
    大連理工大學“遼寧重大裝備制造協同創新中心”發展紀實
    責編: 發布時間:2014-09-09 09:04:54 瀏覽次數:

        大連理工大學科技園B座,“遼寧重大裝備制造協同創新中心”沈鼓研究院的辦公室依然燈火通明。幾位來自大連理工大學和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員,圍坐在電腦前,反復審核著“百萬千瓦核電裝置核級泵”項目力學計算過程中的每一組數據。

        已成功運作7年多的沈鼓研究院,以日益成熟的“駐校建院”校企合作模式,成為“遼寧重大裝備制造協同創新中心”的一個縮影。

        協同效應最大化

        2012年11月,大連理工大學牽頭,協同東北大學、沈陽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大連交通大學4所高校,以及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大連華銳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瓦房店軸承集團有限責任公司4家企業,共同成立了“遼寧重大裝備制造協同創新中心”(以下簡稱“中心”)。

        “中心”緊緊圍繞我國在油氣長距離輸送、核能開發、交通與引水、海洋資源開采等工程的重大需求,努力研制高端產品,打造重大裝備研發與技術創新基地、領軍人才和高端技術人才匯聚和培養基地,提升了遼寧省重大裝備的國際競爭力,實現了向全球價值鏈高端的躍升。

        沈鼓研究院是“中心”的改革示范區,采用“駐校建院”模式。為了解這一全新模式,記者采訪了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與材料能源學部鄧德偉副教授。這位當年德國洪堡基金獲得者,海外學成歸來即進入創建伊始的沈鼓研究院工作。鄧德偉說:“‘駐校建院’模式,就是由沈鼓集團和大連理工大學聯手在高校建立研究院,我們這些被派到中心的老師都是雙重身份,既屬于學校又享受著企業的相關待遇。”他剛從沈鼓集團生產現場回來,這次到現場,是為出現問題的葉輪進行診斷。

        創新驅動最大化

        王躍方是“中心”的教授,曾參與了協同企業多項重大裝備產品的研發。他告訴記者:“我們幾位老師來自機械工程、工程力學、材料科學等不同學科,正是這種學科交叉融合產生的優勢,對應了沈鼓集團的重大技術需求,校企共同解決了壓縮機、蒸汽輪機、通風機、大型容器等產品研發中遇到的技術難題。”

        “百萬噸乙烯裝置用裂解氣壓縮機組”的問世,至今還讓沈鼓人和大連理工大學項目組的科研人員念念不忘。這臺為中石化天津分公司承制的壓縮機組,由“中心”的科研人員協助沈鼓,解決了機組的高性能零件精密制造、大型超厚復雜機殼焊接、大型壓縮機組精密裝配等一系列關鍵技術,該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一產品的研制成功,使沈鼓一舉躋身世界壓縮機行業前三名。此類產品從此不再進口。

        沈鼓集團董事長蘇永強自豪地說:“‘中心’通過深度合作形成拳頭,在企業自主創新過程中,高校的協同支撐功不可沒。”

        近年來,“中心”協同龍頭企業研發創新的項目,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兩項,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遼寧省科技成果轉化一等獎一項。

        人才儲備最大化

        “中心”為企業定制培養人才開辟了新的天地。從2011年起,大連理工大學專門成立了“重大裝備制造領域創新實踐班”,每年招生40人,已累計培養120余人。在此基礎上成立的“校企研究院”,已聯合培養重大裝備方向的統招碩士、博士研究生116人。

        大連深藍泵業有限公司,是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與材料能源學部的泵類企業實踐基地。學生李揚在實習日記中寫道:“關于旋轉和靜止的密封,讓我認識了透平機械,特別是對密封的理解,有幸感受到了這次實習的多樣性和趣味性。”

        面向協同企業國際化需求,加大國際化人才培養力度,是“中心”的一大亮點。2012年,大連理工大學在原來開設機械日語強化和機械英語強化專業的基礎上,又開設了與國際接軌的全英文四年制機械工程國際班,由中心統一管理。保證每年不少于5門課程由海外知名大學教授授課;開展了20余所國外大學的交換生項目;實施外派本科生至3個協同企業海外研發中心進行短期實習培訓的計劃。

                                          摘自《光明日報》2014-09-06

    香蕉在线播放,美女a级毛片,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日韩欧美一卡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