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實施“中國制造2025”,實現制造業升級。
會議指出,我國正處于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中,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基礎。落實今年政府報告部署的“中國制造2025”,對于推動中國制造由大變強,使中國制造包含更多中國創造因素,更多依靠中國裝備、依托中國品牌,促進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向中高端水平邁進,具有重要意義。
3月27日,工信部副部長蘇波介紹,國務院常務會議已審議通過了”中國制造2025”,近期將正式印發。
進軍:全球制造業第二方陣
蘇波表示,“中國制造2025”規劃提出制造強國建設三個十年“三步走”的戰略,最終在建國一百周年的時候,要實現中國成為制造強國。
據悉,由工信部牽頭,會同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質檢總局、工程院等20多個國務院有關部門,組織了150多名專家,歷時兩年半,制定了“中國制造2025”的中長期發展規劃。規劃大體上需要三個十年左右的時間,完成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的轉變。“中國制造2025”也就是三步走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一個路線圖和時間表。
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我們是制造業大國,現在還不是一個制造業的強國。我們還沒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大批骨干企業,各個產業發展還有一批重大的技術、重大裝備亟待突破。另外,還應該有一些重要產品,能夠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按照三步走的戰略,“中國制造2025”是“三步走”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苗圩介紹,綱領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創新驅動、綠色發展、質量為先、結構優化、人才為本。他表示,通過實施規劃綱要,將為后兩步走奠定一個好的基礎,要力爭通過這十年的努力,能夠進入全球制造業的第二方陣。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研究院院長羅文指出:“到2045,我國要邁進世界制造強國前列,在制造業的主要領域,我們要具有創新引領能力和明顯的競爭優勢,建成全球領先的技術體系和產業體系。”
明確:一條主線兩個制造
規劃要求制造業要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推動智能制造、綠色制造。
3月25日的國務院常委會強調,“中國制造2025”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互聯網+”概念,在“兩會”期間就和“中國制造2025”同時提出。此次會議再度明確要順應“互聯網+”概念,意味著以互聯網為標志的信息技術,將在中國制造業升級過程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中國經濟從過去的高速增長轉為現在的中高速增長,從過去的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為現在的創新驅動,在這些新的常態下,也給中國制造業的升級提出了新的要求。
創新驅動離不開技術提升,智能牽引,苗圩指出,智能制造將是主攻方向。羅文也表示,當今世界主要大國,都在把注重制造業的創新作為驅動經濟轉型發展的核心力量,而且把發展制造業,尤其是發展先進制造業上升為國家戰略。這些新情況、新動向表明,推出《中國制造2025》,實施制造強國建設,顯得十分緊迫。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后,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引發了全球產業發展方式的變革。而綠色低碳成為全球產業轉型升級的基本方向,尤其是制造業重新成為全球新的競爭制高點。
“綠色制造”在國務院常務會的議題中首次出現,在現代制造模式中開始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率。這也意味著制造業將改變傳統制造模式,推行綠色制造技術,發展相關的綠色材料、綠色能源和綠色設計數據庫、知識庫等基礎技術,生產出保護環境、提高資源效率的綠色產品。
務實:十大領域重點突破
規劃要求制造業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等10大領域,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提升制造業層次和核心競爭力。規劃指出,將堅持市場主導,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大中小企業配套推進,財稅、金融、人才等政策都要給予傾斜,打造中國制造業升級版。
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后,發達國家吸取了過去過度重視虛擬經濟、忽視實體經濟發展的教訓。美國制定了先進制造業構架戰略計劃,德國正在實施德國工業4.0,法國提出了新工業法國計劃,英國出臺了英國制造2050。
蘇波介紹,“中國制造2025”將實施五大工程:實施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大力推進智能制造,工業強基工程,綠色發展工程,以及高端裝備創新的一些工程。
羅文指出,制造業是全社會在能源消耗上的主要領域,工業能耗占全國一次能耗的比重大概在70%左右,因此制造業是節能減排的主戰場。制造業是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的主要的領域和重點的領域,所以我們產業結構調整優化重點就在制造業,難點也在制造業。通過這些新的問題新的要求,可以肯定,制定“中國制造2025”,加快我們制造強國的建設十分必要。
據了解,部分地區已經開始制定“中國制造2025”行動方案,國家在提出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后,各地也相應提出類似戰略。專家建議,各地在制定行動方案時,要因地制宜,差異化發展,不能盲目一哄而上,同時,要進一步出臺相關配套政策。
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指出,下一步要推出中國制造重點領域升級向綠皮書目錄指引,動態調整、滾動推進。
摘自《中國能源報》